高科技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困扰。在网上海量的寻机攻略中,由淘宝卖家提供的追踪iPhone手机服务备受追捧,但同时也饱受质疑:这种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的服务究竟合不合法?公安机关采用的定位服务能否试水民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思索……
现实中有很多iPhone手机成功找回的案例,关键在于苹果手机的定位功能发挥了作用。既然可以通过电子串号对手机去向进行跟踪定位,那么丢失的iPhone手机是否可以通过苹果公司提供官方定位服务,帮助寻回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三里屯商业区的苹果产品零售店进行调查。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向店员咨询:“一个月前丢失的手机,能否帮忙找回来?”店员告诉记者,如果手机在北京丢失,失主首先应向警方报警,警方接警后,再将警方开出的证明通过邮件方式发送给苹果公司法务部。苹果公司根据邮件上传丢失手机的相关信息,一旦丢失的手机到苹果授权店进行维修时,苹果后台系统会自动搜索到并报警,授权维修点将扣下丢失的手机。当记者询问报警后,失主能否从苹果官方获得丢失手机的ICCID码时,店员表示,丢失手机的相关信息公司只提供给警方,失主没有权限获得。
之后,记者又致电苹果官方售后支持,当记者询问苹果公司能否将电话转接到媒体联络部门进行沟通时,客服人员表示,公司媒体联络部门不接受采访。截至发稿,记者给苹果公司媒体联络邮箱发送的两封邮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曾经从事过iPhone手机软件开发工作的胡先生,现在是淘宝网上一家“苹果手机寻回”网店的老板,记者在与他的接触中了解到更多关于苹果“寻机”背后的“猫腻”。
“去年7月之前,iPhone手机失主可以凭电子串号直接通过苹果官网查询丢失手机的新ICCID码。但不知为何从那之后,苹果公司关闭了这个查询通道,ICCID码的相关信息仅向售后技术人员开放。”胡先生说,目前淘宝卖家的定位信息来源,大多是来自于苹果售后服务渠道。“由于这些信息苹果售后人员都能接触到,有部分售后人员还直接做起了淘宝定位服务的生意。”
对于这一生意是否合法?胡先生也不置可否,“因为我们对于IMEI码是否属于信息购买者本人无法判断,所以对法律风险判断不准,还是建议失主通过相关渠道查询到手机去向后报警,由警方来协助处理。”
可如果淘宝卖家的信息果真是通过苹果售后技术平台获得,那苹果是否涉嫌泄露用户隐私?又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这取决于用户购买苹果产品时与苹果公司达成的合同,如果在产品销售说明中明示消费者苹果公司有这种后天追踪系统,而消费者又自愿购买,实际上是消费者放弃了相应权利;如果苹果公司与消费者之间没有这种合同,或者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存在这种定位功能,苹果公司就属于侵犯消费者知悉权,相应的定位功能自然属于违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雷表示。
目前手机定位技术在民用领域主要应用于路线规划与实时导航、城市信息查询知道苹果id怎么定位到国外、地图查询、企业员工管理等方面。特别是一些物流管理、速递、保险等公司为方便管理员工采用了手机定位技术。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秦伟分析指出:“这些手段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前一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明确了手机定位服务的范围、限定条件、授权关系的确定及运营商在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儿童和监护人之间隐私保护的限定条件,而我国对此领域尚未出台明确规定。”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将手机定位向民用领域进一步开放,比如应用于寻找失踪人口、儿童等领域。手机定位业务的日渐发展苹果id账单寄送美国地址,以及巨大商机和利益的诱惑,也产生了诸多法律问题。”高秦伟表示,定位过程中涉及手机定位者的知情权与被定位者的隐私权的问题,均需要从学理上梳理清楚。
“在没有专门法律颁布之前,相关部门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定位手机的开通使用。”高秦伟认为,主要的着力点应放在:首先,严格限制通信公司开通定位功能必须实名制;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责任承担机制;第三,要严格规范民间应用的领域,科学论证;第四,公安机关要研究新形势下网络安全、手机安全等新兴课题,做到既保障公众利益,也保障个体利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制定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来建立健全隐私保护机制。”
本报广州1月15日电(记者罗艾桦)记者今日从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公开审理了一宗非法出售与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涉嫌出售信息的民警李某犯受贿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获刑7年。
据了解,李某是技术侦察总队五科副主任科员,负责内勤工作。2010年元旦前后,经一老乡介绍,犯罪嫌疑人万某打电话跟李某说有一个亲戚失踪了,让他帮忙定位一个手机号码。李某于是通过办公室电脑进入手机定位系统,并将查询结果告诉了万某。此后,李某多次帮助万某查询公民定位信息。2010年2月,万某找到李某,提出进行手机通话清单、手机定位、个人出入境记录的交易。
经查证,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万某共从李某处购买公民手机通线份、公民出入境登记信息约10份,向李支付信息价款合计人民币41.53万元。万某获取上述公民个人信息以后,一部分用于名下剑峰公司非法讨债,一部分高价转售给他人。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